中国:从不断革命到反革命

前言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取得了政权,为5亿多工人和农民从地主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基础。到1950年代中期,不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已经完成——即废除地主制、结束殖民统治、真正的国家统一和建立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资本主义本身已经被扼杀了。

这一发展再次证实了托洛茨基提出的 "不断革命 "的基本思想,即不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阶级由于在历史舞台上姗姗来迟,没有能力进行自己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一方面仍然与封建地主捆绑在一起,另一方面又屈从于帝国主义的主子。

在俄国革命中,孟什维克的立场是,所有国家在走向社会主义之前都必须经过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阶段。这一观点指出,首先需要一个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以建立工业,并随之建立现代工人阶级。只有在这样一个时期之后,才有可能考虑为社会主义而奋斗。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孟什维克与俄国资产阶级站在一起并最终落入反革命阵营。

这种想法的弱点在于它基于每个国家狭隘的民族观点,而忽略了全球形势的背景,即强大的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主导着世界市场。这就改变了那种不发达国家中新生的民族资产阶级能够发展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统治阶级的条件。

如果列宁和托洛茨基坚持孟什维克这一观点,那他们就不会坚持把所有权力交给苏维埃即工人夺权,而是会寻求与俄国资产阶级的“进步派”和解,并将工人组织限制为资产阶级民主体制内的反对派。

列宁和托洛茨基之所以没有走这条路,是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在1917年俄国的条件下,这是不可能的。不断革命——即革命开始时是资产阶级民主的,但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立即转入社会主义任务——这就是在俄国发生的情况。

尽管有十月革命的这些基本教训,斯大林领导下的共产国际却又恢复了孟什维克的“阶段”观: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革命,它将打开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只有在若干年后,这才能为第二阶段即社会主义革命奠定基础。

正是这种思想解释了西班牙官方共产党在内战期间以及意大利和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所扮演的角色。共产党提出了一个幻想,即存在着一个“进步的”资产阶级,其任务是发展社会。西班牙工人在20世纪30年代的失败以及意大利和法国工人在战争结束时的失败,就是工人阶级为这种错误的想法付出的代价。

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掌权时,其领导层已经沉浸在这种思想中,即掌权后将开始“资产阶级民主”阶段。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毛泽东最初没有朝着废除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他当时在中国资产阶级中寻找工人和农民可以与之结成联盟的那部分。

约翰·罗伯茨的这本经过深入研究的书则提供了原始材料,证实了这是毛泽东在1949年后借以采取行动的观点。毛泽东面临的问题,是中国的资产阶级不愿意接受他的观点。大部分中国资产阶级支持蒋介石,并在红军挺进时与他一起逃亡。那些留下来的人则试图破坏中国共产党进行真正改革的任何尝试。

理解中共如何做到最终在中国废除资本主义的关键因素,就是理解到中共拥有国家权力,也就是说,“武装的人”。他们不是资产阶级国家的警察和士兵,而是“人民解放军”,主要是由共产党控制的农民军。这意味着旧的半封建/资产阶级国家已经被毛泽东的前进力量粉碎了。

这个国家试图与资产阶级分子达成妥协,但这未能实现,不是因为共产党领导人有意识地走向“社会主义”,而是因为农民和工人的利益与腐败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可调和。毛泽东一步步地发现自己不得不接管整个经济,到1950年代中期中国已经成为我们所说的“畸形的工人国家”(deformed workers’ state)。这里指的是一个已经建立了工人国家经济基础的国家,即征用地主和资本家,生产资料的国有化和中央计划,但它是“畸形的”,因为工人没有直接掌握国家权力,没有对整个系统的控制。

起初,计划经济被证明确实对中国的劳动群众大有裨益。约翰·罗伯茨在本书中强调了这些巨大的进步,例如在妇女解放领域,这是任何革命中劳动人民普遍进步的关键指标。他还强调了在赢得妇女权利方面的前进和倒退:它与革命本身的总体起伏相一致。

毛泽东时期的中国到底还是实现了废除资本主义,哪怕毛泽东的最初观点并非如此,而这一历史成就也从来不是因为他的那些最初观点。毛泽东发现,为了进行最基本的改革,他必须反对资本家。但是,就此出现的是一个由官僚阶层掌舵的、由国家管理和控制的系统。从本质上讲,这与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制度是一样的,它是一个非常进步的国有计划经济,但受控于官僚集团,因而在其发展的某个阶段就注定会有危机发生。

这方面的原因可以在列昂·托洛茨基的《被背叛的革命》中被找到。该书是对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的分析,他在书中提出了这一观点,即该制度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危机,这将导致工人阶级为获得政治权力而进行运动。倘或这种运动失败了,那么则将导致该制度崩溃和回到资本主义。托洛茨基嗨很有远见地预言说,资产阶级反革命的力量将来自“共产党”本身。

托洛茨基的预测在几十年后就被证明是正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它的经济规模扩大了许多倍,并控制了东欧。在它的东部,中国革命成功地建立了一个类似于苏联的系统。紧随其后的是古巴革命,然后是越南对美帝国主义的胜利。苏联不仅在物质上得到加强,而且它在国际工人阶级中的权威也得到加强。世界上的工人感到,苏联正在向各地输出革命。

然而,所有这些都只是为了掩盖正在发生的真实过程。苏联经济从20世纪30年代的惊人增长,转变至开始放缓并逐渐陷入停滞,并最终在20世纪70年代接近零。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它的最终崩溃和其于1991年后开始混乱地回归资本主义。

在中国,1950年代资本主义被废除的行动不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相反,这一过程是由客观因素所决定的。然而,一旦这个过程就位,崛起的中国官僚机构就开始琢磨明白了他们到底要去哪里。正如约翰·罗伯茨通过比较晚些版本的党官方文本中的引文和以前的版本所显示的,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他们还试图从历史书中删除掉他们以前的立场,试图表明毛泽东一直都知道他的目标是社会主义革命。

最近几十年对资本主义的回归其实也不是一开始就有意识的选择,而是在斯大林主义的世界性危机和中国内部面临困难的背景下才出现的。最初,邓小平采取的政策与布尔什维克在20世纪20年代初被迫采取的新经济政策相似。国际社会主义革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就被打败了,列宁明白,在一个孤立的落后经济体中此时对市场方法作出一些让步是必要的,尽管者是在国家全面控制经济的指挥权和严格控制对外贸易的背景下。

然而,一个相对健康的工人国家采取这种政策是一回事,当站在工人阶级之上的特权官僚精英采取同样的政策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托洛茨基解释说,在特权官僚集团内部最终会滋生出一种欲望,他们不仅要享受其在社会中的地位所带来的成果,而且要能够把这些成果传给他们的后代。而这只有通过不再仅仅是特权管理者而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才有可能。这就是我们今天在中国看到的情况。

这本书提供了许多信息,说明了在1949年之前的准备阶段和之后的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它显示了一个斯大林主义政党——其宣称的目标是实现“第一阶段”,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如何不顾自己的意愿,被迫迅速进入“第二阶段”即废除资本主义。这是在实践中对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理论的精彩确认,尽管是以一种畸形的方式。最近几十年中国的回归资本主义即反革命,也证实了托洛茨基在其经典著作《被背叛的革命》中所提出的观点。因此,《中国:从不断革命到反革命》这个标题概括了90年中国历史的精华,也揭示了真正发生的事情。

今天的中国与1949年时的中国有很大不同。强大的生产资料已经发展起来,随之而来的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工人阶级。但是一个资本主义的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资本主义生产矛盾的影响。那么,中国工人必然将寻求一种替代方案,并将从他们自己过去的历史开始。为此,他们将需要揭开被官方神话的大山所掩盖的真相。而这本书就是这个揭开真相的过程中重要一环。

弗雷德·韦斯顿
伦敦,2015年10月26日

Join us

If you wan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joining the RCI, fill in this form. We will get back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