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反对奥勃洛莫夫主义: 为革命行动的斗争 《奥勃洛莫夫》 Share Tweet伊凡.冈察洛夫于1859年发表的著名小说《奥勃洛莫夫》在俄国曾作为垂死的贵族阶级的肖像而风靡一时。列宁钟情于此书并时常引用它,将其作为从俄罗斯革命运动中扫除有闲保守主义的文化武器。(本文发布于革命共产国际(RCI)官方电报频道:https://t.me/imt1917zh, 译者:圣鞠斯特)“我十分厌恶这种拖拉作风”, 列宁在1905年2月至博格丹诺夫(Bogdanov)的一封信中咆哮道。“但愿能做点什么!……而不是谈来谈去!”[1]列宁的怒火是指向的是布尔什维克党面对1905年的革命事件时狭隘的惰性。的确,自从1902年,随着他的册子《怎么办?》的出版,列宁一直在针对俄国革命家中的保守趋势、优柔寡断、疑神疑鬼和明哲保身的空谈发起战斗。他希望以理论的清醒和行动的果断地来推动革命运动前进。在此之中,列宁在与他认为渗透了俄罗斯社会每个阶级的“一个代表了俄罗斯生活的人物”的痕迹作斗争:伊里亚.伊里奇.奥勃洛莫夫(Ilya Ilich Oblomov)。[2]垂死的贵族阶级伊凡.冈察洛夫于1859年发表的小说《奥勃洛莫夫》是对一位于社会无用、懒散、地位低微的沙俄地主士绅的诙谐刻画。这本书在俄罗斯有广泛的受众,其中包括了在其出版十一年后出生的列宁。1885年版小说中的奥勃洛莫夫插图这部作品如此成功,以至于“奥勃洛莫夫主义”成为了描述毫无建树的散漫心态的通用词,一个列宁坚决地要从革命运动中清除的元素。奥勃洛莫夫主义的源头是俄国早已在历史中耗尽了自己的进步性,寄生虫一般的地主阶级。在列宁眼里,紧紧包裹着这个堕落阶级的腐朽已经渗透进了俄罗斯社会的其余部分。在小说中,奥勃洛莫夫是一位在人生中从没进行过一天劳作的低微地主。其中较前的一章是他关于自己年轻时在家族庄园中无忧无虑的懒惰的白日梦。那一章的基调由奥勃洛莫夫的父亲奠定,他“没有闲着……他整个早晨都坐在窗户旁边,严格地监视着院子里所进行的一切活动”[3]。至于奥勃洛莫夫的母亲,“她跟裁缝阿维尔卡商量了三个小时,研究把丈夫的一件绒衣改成伊留沙的短上衣……并监视着阿维尔卡,怕她偷料子”[4]。这是一个低微地主对劳动的观念:监视别人为他们劳动。在童年,奥勃洛莫夫经常因为荒谬的原因从学校的教育中缺席,或仅仅因为母亲的溺爱。学校就像工作一样,是对他人生不幸的打断。奥勃洛莫夫家族“把生活理解为安谧和无为的理想,但这种安谧和无为有时也会被疾病、歉收、争吵以及劳动等各种不愉快的偶然事件所破坏。”[5]奥勃洛莫夫怀念年轻时懒散的安逸。他希冀生命中有尽可能小的改变和打扰。“祖辈父辈怎样做,伊里亚·伊里奇的父亲在世时也照样怎么做,也许,在奥勃洛莫夫田庄里,现在也还是这样做。他们有什么可考虑、可激动的,有什么要打听、要追求的呢?他们什么也不需要。生活就像一条平静的小河,在他们的身边缓缓流过,他们只需要坐在这条河的岸上”。[6]他并不享受他接受的一流教育。“过分的阅读使奥勃洛莫夫感到很不自然,很沉重。”[7] 他的学业只是为了让他在圣彼得堡的行政部门中谋得一个位置。但短短一阵子后奥勃洛莫夫就觉得他的工作太令人激动了:“公务上的恐惧和愁闷也使伊里亚·伊里奇痛苦到了极点”[8],因此他辞去了职务,并依靠数千里外的庄园收入,生活在圣彼得堡。[9]不巧的是,他的庄园急需改革。连年的疏于看护致使收入下降,基础设施也摇摇欲坠。它急需一所学校和一条道路。奥勃洛莫夫宅邸的情况也相当绝望。他对于改变,改革或任何工作的厌恶意味着奥勃洛莫夫完全无法解决面临着庄园的问题。进步与现代化对他来说完全陌生。那个让奥勃洛莫夫如其所是的世界如今正因为它在他身上所创造的那些弱点与不足而面临毁灭。与奥勃洛莫夫的世界完全相反的是他的朋友施托尔茨(Stolz)的世界,他的家教严厉而有纪律,他的为人勤奋而开明。施托尔茨被作者呈现为光明的(和有志的资产阶级)未来,以创造性的工作和国际贸易为生。他绝望地试图将他的朋友奥勃洛莫夫从一事无成的泥潭中捞出,让他超越自己所是。为此,他把奥勃洛莫夫介绍给他的朋友奥丽加(Olga)。她在奥勃洛莫夫身上看到了一个她可以从消极的深渊中救出的男人。尽管倾尽全力,最终她还是认为这毫无可能。“一块石头都会因我所做而活了”[10] 她生气地对奥勃洛莫夫说。“我以为能够使你振作起来……而其实你早就死了。”[11]尼可莱·亚罗申科于1888年所画的伊凡·亚历山大罗维奇·冈察洛夫奥勃洛莫夫因他的成长过程和社会地位之间的矛盾而注定失败。奥丽加强加于他的意志,她的祈愿和哀求对于历史进程的结果来说都毫无作用。冈察洛夫在小说中描写的是俄罗斯社会中垂死的贵族阶级。它并不被外界的灾难所击垮,而是它自身内在运作的受害者。创造它的人,也不可避免的是其毁灭的见证者。对俄罗斯腐朽的沙皇制度,冈察洛夫提供了的深刻见解。在这本书出版60年后,这具腐烂的尸体才终于从历史的舞台上被扫除。但这任务并不是由软弱的俄国资产阶级完成,而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和农民。怎么办?在列宁看来,俄罗斯贵族阶级的奥勃洛莫夫主义钻入了俄罗斯社会的每一个毛孔。很久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解释了“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12]。正在腐烂的统治阶级把自己的疾病传染给了俄罗斯的工人和农民。正是为了应对革命运动中的种种奥勃洛莫夫主义迹象,列宁在二十世纪之初展开了毫不留情的斗争。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裂为两个派系: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导致分裂的直接原因只是次要的组织方法上的问题,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革命党正试着从萌芽中的小圈子转向更广泛的鼓动性工作。这需要组织、纪律、规则和清晰的成员标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拥抱着向专业革命家的转变,与此同时孟什维克紧抓住旧的小圈子惯例和保守方法。“在那些过惯了穿着宽大睡衣、趿拉着拖鞋的奥勃洛摩夫式的家庭式小组生活的人们看来”列宁于1904年写道,“正式章程是太狭隘、太狭窄、太累赘、太低级了,太官僚主义化、太农奴制度化了,太约束思想斗争的自由“过程”了。老爷式的无政府主义不了解,正式章程所以必要,正是为了用广泛的党的联系来代替狭隘的小组联系。”[13]列宁在此指的是冈察洛夫的小说前三分之一中的奥勃洛莫夫,在此期间主人公穿着睡衣在他的公寓中游荡。面对着需要付的账单、被逐出公寓的威胁和他的庄园的荒废,奥勃洛莫夫仅是在抱怨、拖延、做白日梦和怪罪别人他的问题。他没有任何实际的行动,只是在不做任何事情的同时大胆地空想。不仅仅是孟什维克感染了奥勃洛莫夫主义,在1905年的俄国革命事件中,很多布尔什维克成员也被证明是狭隘的、优柔寡断的和疏离于运动的。正如奥勃洛莫夫倾向于无所作为的安逸,而不是施托尔茨的先锋精神,布尔什维克们在1905年也害怕将自己置于不断扩大和上升的阶级运动,倾向于他们的小圈子和读书会。列宁愤怒地写道:“一个职业革命家应当在每个地方都建立几十个新的关系,把一切工作放手交给他们,不要通过说教而要通过工作去教育和提高他们。然后到别的地方去,隔一两个月再回来检查年轻的助手。我可以肯定地告诉您,我们中有人有某种愚蠢的、庸俗的、奥勃洛摩夫式的害怕青年的毛病。我恳求您:竭力克服这种毛病。”[14]列宁与奥勃洛莫夫主义的斗争一直延续到1917年。他要求针对二月革命后的临时政府明确的政策而不是斯大林含糊的态度。他也同样坚决地批评季诺维耶夫和加米涅夫面对起义临阵退缩、优柔寡断的懦弱。 以临阵退缩作为不做决定性举动的借口是奥勃洛莫夫的特长:“‘要么,现在站起来,要么就永远不起来‘要么活下去,要么就不活了!’奥勃洛莫夫想从圈椅里欠起身来,但没能立即把脚伸进便鞋里,便又坐下了。”[15] 如果没有在布尔什维克党内针对这足以削弱党的作用的优柔寡断进行坚决地斗争,俄国十月革命非常有可能根本不会发生。但就算是俄国革命也不足以使俄国社会摆脱所有奥勃洛莫夫主义的痕迹。这个社会持续地被经济上的落后和农村生活的缓慢节奏所困扰。“俄国完成了三次革命”,列宁在1922年说道,“但奥勃洛摩夫们仍然存在,因为奥勃洛摩夫不仅是地主,而且是农民,不仅是农民,而且是知识分子,不仅是知识分子,而且是工人和共产党员。”[16]奥勃洛莫夫主义是俄罗斯落后社会的症状,也正是国家机器内官僚主义兴起的源头,布尔什维克党最终也未能幸免。列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唯一解决方法是打破革命的孤立局面并把它传播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求尽快地发展生产力。但与此同时,他被迫与奥勃洛莫夫主义的泛滥打一场防守战来殿后,以拖慢其对革命造成致命影响的时刻到来。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到1922年,仅仅在莫斯科就有243000名公职人员。至于这些党棍(apparatchiks)除了吃公粮外到底做了什么事,还真没人知道。据列宁所述,当时苏维埃国家内充满了懒散的白日梦,低效和拖延。他坚持要驱除这些。“我们内部最可恶的敌人就是官僚主义者,这些人都是身居苏维埃要职(也有担任一般职务的)、由于勤勤恳恳而受到大家尊敬的共产党员。”[17]“他没有学会同拖拉现象作斗争,他不善于同这种现象作斗争,反而为之掩护。我们必须清除这种敌人,我们要借助所有觉悟的工人农民收拾这种敌人。所有非党的工农群众都会跟着共产党的先进队伍去反对这种敌人,反对这种紊乱现象和奥勃洛摩夫习气。在这方面不能有任何动摇。”[18]在与官僚主义的战斗中列宁回到了他二十年前与孟什维克的因循守旧斗争时相同的主题。在共产主义的公务员之间所需要的,他说道,是用灵活和敏捷的思维来创造可以推动苏维埃国家前进的新主意,而不是任由它停滞。 “我知道,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确实需要时间,谁想学会经商,就总会在头几年犯一些严重的错误,但是历史会宽恕他们的,因为这是一件新事情。这需要使脑子灵活一些,还要彻底抛弃共产党人的,或者确切些说,俄国人的奥勃洛摩夫习气和其他许多习气。”[19]现如今的意义当然了,奥勃洛莫夫主义并不是一个独属于俄国的弊病,这也是为什么冈察洛夫的这部小说在所有的语言中都是经典。我们如今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找到奥勃洛莫夫们,特别是在革命运动中。我们必须像列宁一样毫不退让地把保守,狭隘和“小圈子”的因循守旧和拖延从革命党中清楚。优柔寡断、事不关己和不作为是在革命共产主义者身上绝不可容忍的特质。伊萨克·布罗茨基于1930年所画的《列宁在斯莫尔尼》我们可以听听列宁的建议:“我很想让一些党员同志——不少人——把他们关到一个房间里然后让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读《奥勃洛莫夫》,直到他们跪在地上说:‘我们再也忍受不了了’。接着他们必须经受一个考验:‘你真的理解了奥勃洛莫夫主义的本质了吗?你意识到它也在你之中了吗?你终于下定决心摆脱这个顽疾了吗?’”[20]但列宁的劝告并不是唯一去读《奥勃洛莫夫》的理由。这本小说是充满了幽默,哲理和情感的宝藏。列宁运用了一个当时大部分俄国人都会懂得的文化引用,通过讽刺奥勃洛莫夫的形象来说明了一个政治观点。但对这个角色单方面的刻画仅勉强能够触及这本书可以馈赠的丰富内容的表面。所以不要再拖延了。果断一点:今天就读《奥勃洛莫夫》!“捍卫马克思主义”网站(marxist.com)是革命共产国际(RCI)的全球网站。我们是一个为世界各地社会主义革命奋斗的革命马克思主义组织。如果您认同我们的理念并有兴趣加入我们,可以填写“联络我们”的表格,致信webmaster@marxist.com,或私讯“火花–台湾革命社会主义”脸页,谢谢!注释[1] 列宁,《至亚.亚.博格丹诺夫和谢.伊.古谢夫》,《列宁全集》,第9卷,列宁全集第九卷——致亚·亚·波格丹诺夫和谢·伊·古谢夫(1905年2月11日) (marxists.org) [2] 列宁,《论苏维埃共和国所处的国际和国内形式》,《列宁全集》,第43卷,列宁全集第四十三卷——论苏维埃共和国所处的国际和国内形势(1922年3月6日) (marxists.org)[3] 冈察洛夫,《奥勃洛莫夫》(凤凰一力: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第122页[4] 同上[5] 同上,第132页[6] 同上,第133页[7] 同上,73页[8] 同上,70页[9] 同上,65页[10] 同上,400页[11] 同上[12]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marxists.org) [13] 列宁,《进一步,退两步》,《列宁全集》,第8卷,列宁全集第八卷——进一步,退两步(1904年2—5月) (marxists.org)[14] 列宁,《至谢.伊.古谢夫》,《列宁全集》,第四十五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5页[15] 冈察洛夫,《奥勃洛莫夫》(凤凰一力: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第201页[16] 列宁,《论苏维埃共和国所处的国际和国内形式》,《列宁全集》,第43卷,列宁全集第四十三卷——论苏维埃共和国所处的国际和国内形势(1922年3月6日) (marxists.org)[17] 同上[18] 同上[19] 同上[20] N Valentinov, 《与列宁的接触》(Encounters with Lenin), 牛津大学出版社,1968, pg 50-51